5月18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0.5个百分点。5月12日晚间,央行的一声降令,让众多专家的预期无悬念地成为现实。此次调整,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自2011年11月30日中国央行宣布近三年来首次“降准”之后,中国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降准分析
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行动
此次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0%和16.5%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对于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无悬念”。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央行再次下调存准率主要基于几个方面:一是降准后适当释放市场流动性,保证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二是前4月CPI同比增速放缓,通胀预期降低,为降准提供了基础的市场环境。三是中小微企业生存面临困境,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四是从
房地产行业角度来说,“去投资化”的楼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的成效。
专家也表示,在通胀压力下,5月必然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降准属于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行动。二季度基准利率也有下调可能。
多项经济资料低于预期
在采访中,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降准,最直接原因是4月份实体经济的不少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5月11日,也就是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一日,4月份多项宏观经济资料出炉。数据显示,4月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比3月回落2.6个百分点;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5592亿元,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刘文辉表示,多项宏观经济资料增速回落反映出经济景气仍处于下行区间。此前,市场普遍认为目前经济处于筑底过程,但这个过程有多长,深度有多少,方向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