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公司动态
         安全生产
         最新资讯
         学习交流
 
 
 
      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全面推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
      【宪法宣传周】2023年“宪法宣
      2023年宪法宣传周来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讲座(
      《宪法》专题学习资料
 
 
最新资讯
 
“跨越山海,奔向未来”科技创新调研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科技突破让获得感“成色更足”
人民网记者 杨迪 董童 来源:人民网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十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重点疾病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正在不断增强。 今年7月,人民网启动“跨越山海 逐梦未来”科技创新调研行,充分展示十年来我国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随着科技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普惠全民的医疗健康网“织得更牢”,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 为“战”疫提供支撑 彰显强大公卫应急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在疫苗和药物研发,还是诊断试剂、医疗救治等方面,科技都提供了硬核支撑,成为对抗疫情的“利器”。 ——精准确定病原,快速研发诊断产品。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一周便确定并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拼接出序列向世界分享,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的高度评价。 截至2021年6月10日,59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26个仪器设备、1个软件……共89个产品经国家药监局审批获准上市。截至今年4月12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6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新冠疫苗研发成果丰硕。“为应对疫情,我们将现代新技术注入传统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以最快速度研发出新冠疫苗。目前,全球大概有119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使用了我们的疫苗,这是在全球疫苗历史上都没有过的。”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证明,我国提出的5条疫苗技术路线设计,组织优势团队进行科技攻关,为后续新冠疫苗的高产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中国新冠疫苗的产出量和品种数均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9款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3款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集采清单。 ——有力推进新冠治疗药物研发。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随之纳入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和国家医保局2022年医保目录名单,成为展示我国新冠药物研发成果的一个鲜活案例。 除了已获批的中和抗体、化学药物以外,还有多个新冠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一批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加速突破。 科技创新不仅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同样也助推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日渐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部门和地方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不断加强和改进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也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及我国卫生应急能力取得的发展和成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卫生应急法治体系基本建立,管理体制初步形成,能力水平明显改善。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小时以内,已经具备在72小时内检测300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常继乐说。 从跟跑到局部赶超 医药创新水平实现跨越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观看了该院自主研发产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测试中心、药物筛选中心等,详细了解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研发情况。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如今,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内,开展研发测试的全国各地科研人员随处可见。据了解,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该研究院已累计引进和培育企业350家。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印发,拉开了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序幕。其中,将“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即“全球新”提高了药品审批标准。两年后,《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印发,对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作出专门部署。 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优化创新药的审评审批程序、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加快审评……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活力,缩短了创新药研发进程,推动了国内创新药市场繁荣。过去几年,医药生物企业乘东风,推动创新药和器械加速上市,量质齐升,逐步实现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某些领域实现“赶超”。 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创新药批准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11个、12个、20个、45个,包括新冠病毒疫苗和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罕见病等领域的临床急需治疗药物。同时,医疗器械创新步伐也在加快,2021年有35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是近年来创新产品获批数量最多的一年。 随着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初步建成,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原创新药开始步入收获期—— “十三五”期间,仅上海就培育了全国1/5以上的一类创新药。2020年,上海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累计有11个一类新药上市;仅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就有17个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获批,数量居全国之首…… 维迪西妥单抗是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抗体偶联(ADC)药物,凭借在治疗HER2表达的晚期胃癌、尿路上皮癌和乳腺癌等多个肿瘤临床试验中取得的全球领先数据,获得了美国FDA和中国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这在中国ADC药物领域尚属首次,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尿路上皮癌精准治疗时代。 荣昌生物CEO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告诉记者,创新药成功“出海”,不仅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其经济效益可以反哺药物研发投入,从而进行更多的新药研发。 改革进程中,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也在“加速度”。2017年,中医药法施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 《2021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批准上市中药新药12个,中药新药获批数量首次突破两位数。这些新获批的中药新药覆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疾病领域,在研制过程中均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 2021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76个新药,其中进口新药37个、中药创新药12个、国产创新药27个,年获批新药数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同时,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有不少“中国新”甚至“全球新”的创新产品陆续进入临床试验,有望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大显身手。 医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出我国医药生物产业蒸蒸日上的研发实力。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曾向媒体介绍,以研发管线产品数量衡量,中国对全球贡献占比已达到13.9%。这一贡献比例在2015年只有4.1%,2018年为7.8%,到2020年已稳居第二梯队之首。 满足大众需求 科技创新助力医疗普惠 晓芸和许超(均为化名)是失聪人士,但他们的儿子军军(化名)听力健全。由于疫情原因,夫妻二人只能通过视频与在外地上学的儿子用手语交流。“许超能发出一些声音,而我只能打手语。希望能有更多的方式与儿子沟通。”晓芸说。 现在,晓芸和许超只需开启智能手机的无障碍通话功能,军军说出来的语音会被即时翻译成文字,而晓芸和许超输入的文字也会转录为语音播给军军听,这让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随着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5G、AI、超算等相关前沿信息技术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受益,持续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5G+医疗健康创新试点项目987项,浙江、安徽等15个省(区、市)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和社会治理实验,山东、海南等12个省(区、市)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安徽省应用智医助理系统,提供常见病辅助诊疗、医嘱和门诊病历质控、慢病个性化管理等功能,3年来已覆盖全省169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7万个村卫生室,提供辅助诊疗2.8亿余次,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浙江省通过提供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智慧结算方式,方便患者结算费用,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9.1%,提升了患者就医便捷性; ——上海市应用精准预约和智能预问诊系统,三级医院平均候诊排队时间低于30分钟,初步实现“候诊即就诊”。 北医三院在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智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现处方自动审核、不合理处方拦截等功能,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安全和质量;上海瑞金医院集成视觉、触觉等传感器研制智能监测床,监测患者行为状态,无感获取患者呼吸、脉搏、心电等生命体征信息,实时提醒预警;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应用康复训练机器人,帮助瘫痪患者改善或恢复四肢运动功能…… 现代科技加持,中医药行业同样迸发出创新活力。北京同仁堂通过整合资源,自主设计研发了以中医为特色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同仁堂中医”,今年初顺利通过审核,成为北京市首家独立设置的中医互联网医院。 “平台以广大用户需求为中心,借助‘互联网+’模式,延伸覆盖旗下及系外的专科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诊所、药店,通过线上问诊,为患者提供预约、咨询、问诊、开方、调剂、配送等一站式在线诊疗服务,使更多用户和患者享受到更好的专业诊疗服务。”北京同仁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把创新技术汇聚应用到健康方面,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民生最重要、最核心的需求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这些年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进步,包括人们戴的智能手表、健康软件的监测、人群之间健康的互动和促进等。在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等方面,AI、5G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9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一历史性变化的背后,不仅是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的结果,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科技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科技工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了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快了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健康、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发展,构建起一张普惠全民的医疗健康网,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 面向经济主战场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抢占竞争和发展制高点 海空“牵手”!北斗系统为沉管安装实现毫米级对接 “一度电、一粒米、一个零件” 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世界最高海中大桥靠什么实现全海上作业 安徽砀山:“数字梨”迎丰收 “新”果农展笑颜 锻造“算力自由” 中国服务器聚焦高端化新突破 从“能看见”到“能处置” 网络安全产业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气势恢宏!揭秘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密码 (责编:董童、章斐然)
信创达物联网   信投融资   信投高科   东方久乐   河北信投集团   廊坊信和软件   越千年葡萄酒   信融典当  
 
版权所有:河北中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庄市联盟路699号七层   邮编:050061
电话:0311-85299310   Email:zhongyang_0@163.com
冀ICP备:5632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