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亿!北京打响第一枪 楼市迎来三大变化
叶檀财经
北京 风向标转向
2月17日北京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收官,18宗地块中有17宗顺利成交,总成交金额480.22亿。
央企依旧是最大赢家,这是毫无疑问的。
除去旭辉一家民营以外,几乎全是央企、国企开发商,比如华润、中海、金地、保利、厦门建发。而且相比以往,房企抱团拿地的比例明显下降,只有5家联合体参与报名。
2022年北京土拍政策再次进行优化调整,加大竞现房销售面积土地占比,还出台了一项“摇号+定高标”的新规定,这项新规没有触发,说明房企也越来越谨慎。
拿地企业前三名分别是:
1.绿城98.4亿获得3块地
2.华润79.94亿获得2块地
3.中海57.4亿获得2块地
这场土拍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
只要土地整体质量够优秀,总有房企愿意竞争拿地。
位于朝阳崔各庄的一块地起拍价37.8亿,经过21轮角逐最终由中海出价43.47亿触及价格上限,转入“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华润、中海、绿城轮流举牌到53轮,最后绿城以43.47亿、4.1万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的代价获得这块地,溢价率15%。
北京首轮土拍回暖,和各大房企的全年销售节奏直接相关。
北京对土拍所做的准备很充分,于是在2月中旬就开启了拍卖,开发商一旦拿地,下半年就可进入销售环节,估计9月就可以回款获得现金流,这对于房企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
经过2021年底的一波回调,目前北京二手房成交量恢复到每个月1.5万套左右,市场情绪和预期逐渐稳定,开发商于是积极布局。
这次北京拍地的另一个明显变化:房企从以前的联合拿地,再次回到单打独斗模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
联合拿地意味着资金压力小、大房企之间相互扶持,却也埋伏下一些隐“雷”,比如一个楼盘由谁主导开发,最重要的操盘权、股权收益、管理费用如何分成,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北京2022年首场土拍华润独立报名10块地,成为报名最多的房企;中海系排名第二,报名7宗;绿城独立报名6宗,紧随其后的是城建、保利、中建系的5宗。
除了独立开发,北京政府也开始新一轮的强推“现房销售”,有9块地都要求房企们现房销售。
回顾2021全年,北京集中供地85宗,流标撤牌28宗,流标撤牌率为33%,为近十年最高。
所以2022虎年春节刚过,第一场土拍为全国其他城市定调,也为房企指明了发展策略:
1、赶紧拿地,年内回款
2、北京楼市回暖还将持续
3、位置优越的稀缺土地,2022年不会缺席
土拍是政府对于房企的引导,加上金融机构对房企在资金面的支持,以及开发商主动探索行业虚拟发展模式,对长租市场、保障性住房市场加大投入,楼市正在重新回归稳健和低增长。
慢下来 回归城市深耕
2021年2月23日,集中供地政策出台,全国22个重点城市实行两集中出让,包括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土地一级市场由此从零售变为批发,楼市的顶层游戏规则改变了。
过去一年,更多的城市出台新规,竞高标品质、现房交付陆续登上舞台。过去高周转的策略玩不转了,开发商必须对楼盘品质和交付周期负责。
于此,很多地方政府采取房地联动模式,限制高溢价率,修改价高者得的竞拍规则,从根源上扼制高地价,从而限制新房的楼面价,这也让更多的中小房企玩家得以加入竞拍。
接下来合肥、福州等城市也将陆续展开“首轮土拍”。
合肥首批供地也很注重楼盘品质。
32宗地块,总起拍价约264.46亿元,采取价高者得+投报高品质住宅建设方案+摇号的竞拍方法。
相比2021全年的三次供地,合肥市场发生了三个政策变化:
一、开发商资质要求变化
基本上统一规定二级(含二级)以上开发商资可以竞拍(2021年要求一级开发资质),但是开发商注册资本要求条件大幅提升,从最低2亿到最高9亿不等,去年最高只要5亿元。
二、硬性规定建筑质量
合肥竞价规则取消了使用竞装配率的方式,同时将最低要求的30%装配率直接提升至50%。
三、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
这一场土拍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土地宗数占比,从2021年的70%降低到20%。
福州最新的2022年首批土拍公告里,15宗宅地起拍总价159.58亿,最高起拍楼面价约29974元/平米,最高销售均价45000元/平米。
最大的看点是销售售价首次突破指导价。
过去一年福州楼盘网签价格突破4万一平米的有3个,分别是均价4.3万一平米的融侨外滩壹号,均价4.13万一平米的保利首开天悦二期,以及均价4.1万一平米的汇诚中心。
其实福州新房取得预售证的备案价,有时候会偏高,导致最终售价达不到备案指导价,结合春节期间的公积金、备案价提升等一系列情况,实际上会有一种政府托底楼市的感觉。
除此之外,福州这一次的宗地2022-01号,采用一种限地价、竞首期付款比例、摇号的方式拍卖,当竞拍达到最高限价后,转入竞争首付比例。
首付比例从50%起拍,每次增加5%,上限为100%,比例最高的房企获得土地。
这就意味着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三个月,可以看到房企们在匆匆忙忙做一件大事:
调整公司架构
换句话说就是在新一轮土拍之前,尽量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积累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拿地。
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缩表周期,不再需要如此多的从业人员,筛选和淘汰成为必然。
(1月多个城市出现房价环比三连跌 来源:中指数据)
根据媒体的报道,中梁控股将总部相关职能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后,会有超300名员工被裁撤或转岗。
经济观察报消息也显示,2021全年有多家民营房企裁员力度在20%左右,下半年以来不断增加考核力度,非核心部门员工在第一批被裁员淘汰。
趋势是:高周转策略,逐渐转变为城市深耕。
万科郁亮在此前的讲话中说:
我们需要更高质量的投资,要由过去均匀、分散式的投资转为向市场表现更好、团队操盘能力得到证明的地方集约化投资。
越来越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在金融层面支持房企,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越来越多。
2022年以来,不完全统计显示,浦发、广发、招商、平安等多家银行接连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合计提供融资规模超过500亿。
对于个别头部房企来说,负债数千亿甚至万亿也是正常。因此多家银行抛出地产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更大的意义在于给开发商和市场更多的信心。
金融支持一方面有利于出险房企快速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另一方面保证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如期交付,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在终端,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103个城市平均放款周期不足40天,北京、上海房贷利率自2020年中以来首次环比下降。
春节过后,贝壳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1月也明显增长,信贷宽松和市场修复正在进行中。
随着房地产进入良币增值、劣币淘汰的正向循环,楼市三大新趋势也逐渐形成:
1、开发和销售额将维持低增长
2、住宅商业开发的利润变低,容错率变小
3、监管和财务运作风险越来越高
就在2月14日情人节,小型开发商名门地产发布一则通知,全体员工从2月17日放假一直到5月31日。假期每人每月发最低保障工资2000元。
在这则通知出现前的两天,名门地产还在大规模打折销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大环境紧缩的背景下,名门地产是最早的一波爆雷房企,无法兑付到期债务,在河南多个项目停工,还伴随着很多维权问题。
一季度是一个关键节点,一二线城市会有明显的好转,剩下的弱二线、三四线可能要到三季度,甚至之后才会有明显好转。
2022年楼市,参赛难度提高了不止一个量级,只有那些意志坚定,愿意付出心力、时间成本来筹划的人,才能真正获得额外的红利。
这句话对于房企、中介和普通人来说,都适用。
申请文末点个在看,能转发朋友圈就更好了!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从来不同情悲观者,对于楼市的未来,只要继续前进,总会有更多克服困难的手段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