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健)9月CPI同比涨幅不出意料地仍滞留在6%以上,只比8月
数据回调0.1个百分点,延续了7月以来的回落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昨日 (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PPI同比上涨6.5%,尽管两项数据的绝对值仍不低,但相比上半年物价迅猛上涨而言,通胀回落显然是一件好事。
“现在明显感觉涨得没那么快了,虽然蔬菜和水果价格还是贵,但肉价没有一直涨。”刚在菜
市场买了两斤肉馅回家准备包饺子的李大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今年物价走势在9月是一个坎,伴随着CPI数据尘埃落定,许多机构认为,今年7月6.5%的同比涨幅应是今年最高点,10月以后,CPI同比涨幅回落的速度将更快。
9月CPI同比涨6.1%
鉴于商务部监测的食品价格连续七周上涨,此前多数分析认为9月CPI同比涨幅仍然会在6%以上,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判断,而且食品价格上涨也的确是促使CPI滞留于高位的最重要原因。
9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86个百分点。其中,被网友戏谑为“二师弟”的猪肉价格,在9月份的涨势仍然不弱,同比涨幅高达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个百分点。
在八大类商品和服务
项目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持平外,其他仍然呈现出上浮态势。
据测算,在6.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1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4.0个百分点。
9月CPI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6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5.2%和3.1%,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约0.18个百分点。
交银施罗德认为,CPI同比涨幅连续两月回落,符合之前“下半年CPI缓慢下降”的预期。但CPI涨幅回落得非常缓慢,虽然9月翘尾因素较8月继续回落,但9月末食品价格中枢显著上移,成为推动9月CPI仍维持在高位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上涨6.5%,环比下降0.1%,均较8月(同比7.3%,环比上涨0.1%)显著回落。中金公司报告认为,这显示上游价格压力回落。这一方面受到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亦表示,9月份的CPI、PPI数据,符合预期中高位回落的趋势,但与既定的调控目标相比,仍然较高。
四季度或现大幅回落
尽管9月CPI不出意料地仍居高位,但由于翘尾因素减弱以及货币紧缩成果已显现等原因,四季度CPI很可能出现最理想的大幅回落态势。
中金公司估算,10月翘尾因素将较9月低0.6个百分点,基数效应将拉低CPI同比涨幅0.6个百分点。同时,10月食品价格很可能持平甚至回落。
10月上旬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已经释放出利好信号。本月前10天,除粮食类食品价格略有上涨外,肉禽蛋以及蔬菜类食品价格均有所回落,其中猪肉价格和鸡蛋价格分别较9月下旬回落0.4%和2.5%。
农业部和商务部的监测数据也支持10月以来食品价格有所回落这一观点。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第一周食品价格周环比涨幅接近于零,较9月下旬明显回落。截至10月13日,10月份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均值也较9月均值下跌2.5%。
针对近几个月一直搅扰CPI的猪肉价格,中金公司报告还特别点出,虽然部分食品价格9月受到中秋和国庆两个长假影响涨幅较大,但猪肉价格仅微涨1.2%,涨幅小于8月。在通胀预期回落的情况下,预计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将进一步趋稳。
“由于上游大宗价格连续5个月基本环比为零,且经济增速仍呈回落趋势,预计CPI回落步伐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加速,年底有望回落至5%左右。”交银施罗德报告判断。
李慧勇则更乐观一些,他认为,CPI的转折点将出现在11月,同比涨幅可能降至5%以下。中金也认为,10月将进一步回落至5.5%左右,到了11月,由于翘尾因素将回落1个百分点,因此CPI同比涨幅有望回落到5%以下。
货币政策将入静默期?
尽管9月只是延续小幅回调之势,但CPI同比涨幅走上下坡路已是业界共识。自央行去年10月19日启动本轮加息周期算起,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已实施一年之久,会不会因为物价渐行渐稳而有所松动呢?
从多家研究机构给出的观点看,答案是否定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大家希望市场能有更多流动性,但事实上很难。去年以来,出于控制和管理通胀的需要,央行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将银根收紧得严严实实,然而今年9月的CPI同比涨幅只是微幅回落,说明调控虽见成效,但还未达到预期。
“通胀放缓只是政策放松的一个必要条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政策是否转向,还要参看经济增长及就业情况,通胀虽然回落,但经济及就业形势如果依然良好,政策就没必要调整。
尽管三季度GDP增速可能会低于前两个季度,但几乎没人认为这一数字会在9%以下。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GDP只要还在8%以上,就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下滑有利于调结构。那些不符合政策方向的企业如果日子很好过,是没有动力去转型的。
宽松火候未到,持续紧缩似乎也不合适。中金公司认为,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偏紧,但没有加码的必要,加息窗口已经关闭。为了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保证保障房的建设资金,货币和财政政策将以总量偏紧、定向宽松为主。
“11月中旬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如果CPI能够下来,那么货币政策将不会继续从紧,但也不要指望会放松。”上述人士说。
至于财政政策,他提到,目前中国还是相对宽松的,海外很多国家的财政已经开始从紧,未来中国财政将从目前相对宽松转向稳健,但也有分化,比如刺激内需和支持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等。
办公室